導讀:文章介紹了我國葡萄種植產業的現狀和葡萄產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我國葡萄產業發展對策,以期為葡萄產業化調整提供參考。
葡萄在我國果樹生產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香蕉、柑橘、蘋果、梨和桃等并稱為我國六大水果。2007年我國葡萄栽培面積和產量分別為43.8萬公頃和669.7萬噸,分別占全國果樹栽培面積和產量的4.2%和6.4%。而最近幾年,種植面積也一直呈現擴大的趨勢。
1.我國葡萄產業現狀
1.1生產進入穩定階段
從栽培面積變化來看,2003-2007年葡萄栽培面積趨于穩定,由42.1萬公頃上升到43.8萬公頃,年增長率僅為4.04%,增長速度明顯放慢,處于結構調整階段。非適宜區和適宜區內的非適宜品種以及管理技術落后、經濟效益低下地區的栽培面積大幅減少,而優勢生態區及我國南方經濟效益較高地區的栽培面積穩定增加。在產量和單產提高的同時,由于市場需求變化及栽培技術的提高,果品質量逐年改善,葡萄生產開始由數量效益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栽培面積漸趨合理,生產進入產業化新階段。
1.2區域優勢逐步顯現
近10年來,我國葡萄生產逐漸向資源稟賦優、產業基礎好、出口潛力大和比較效益高的區域集中,促進葡萄優勢產業帶的形成。目前初步形成了環渤海灣葡萄產業帶、西北及黃土高原葡萄產業帶、黃河故道、長三角南方葡萄產業帶、東北及西南特色葡萄產業帶等優勢產業帶或產業群,其中環渤海灣和西北及黃土高原兩大優勢產業帶種植面積占全國葡萄總種植面積的66.23%,產量占全國葡萄總產量的69.2%。
1.3栽培形式多種多樣
目前葡萄栽培已從單純的露地栽培模式發展到露地與設施栽培模式并存,而且設施栽培模式又分為促早栽培、延后栽培及避雨栽培等多種形式。到目前為止葡萄設施栽培面積已經超過4萬公頃。葡萄設施栽培的發展,不僅擴大了栽培區域,延長了果品上市供應期,而且顯著提高了葡萄產業的經濟效益。
1.4品種結構趨于優化
目前,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品種結構趨于優化,而且品種更新換代速度加快。鮮食葡萄中,巨峰、紅提、玫瑰香、藤稔、夏黑、無核白雞心和無核白等優新品種栽培面積已經占到葡萄栽培總面積的70%以上,而且巨玫瑰、早黑寶、醉金香、火焰無核、克瑞森無核等品種以及刺葡萄也發展很快。釀酒葡萄中,赤霞珠、梅鹿輒、霞多麗和西拉等優良品種已成為我國釀酒葡萄的主栽品種,栽培面積約占到全國釀酒葡萄的80%,而且山葡萄和刺葡萄的釀酒利用也進一步加快。
1.5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出口創匯持續增加
隨著整個葡萄產業不斷走向成熟,產業鏈中各個環節不斷加強。采后貯藏能力得到很大提高,2005年鮮食葡萄貯藏保鮮總量50萬噸左右,占總產量的7%左右。葡萄酒生產能力迅速提高,2008年全國葡萄酒產量達.66.83萬噸,其中張裕、王朝、中糧、威龍等4家葡萄酒企業的葡萄酒產量約占全國產量的一半以上。隨著產業化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了一大批葡萄生產、銷售和加工的龍頭企業,對葡萄的產業化經營發揮了龍頭作用。與此同時,我國葡萄出口量逐年增加,目前我國鮮食葡萄出口量達5.6萬噸,占世界總出口量的1.27%,而葡萄干出口量達2.58萬噸,占世界總出口量的3.13%。
2.我國葡萄產業存在的問題
2.1品種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急需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新品種
我國葡萄品種結構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主栽品種比較單一(以巨峰和紅提為主)、成熟期搭配不合理(中晚熟品種比例過高,早熟、中熟品種比例過低)、鮮食與釀酒品種比例不協調(鮮食品種比例過高,釀酒品種比例過低)。
目前生產上的主栽品種基本都是從國外引進品種,隨著品種商業化趨勢的增加,我國品種更新面臨越來越多的知識產權障礙,阻礙了我國葡萄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迫切需要培育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優新品種來促進我國葡萄產業的發展。
2.2良種苗木繁育體系不健全
葡萄苗木繁育體系建設滯后和苗木生產、銷售秩序混亂是我國當前葡萄產業中的突出問題。長期以來,葡萄種苗的生產和銷售缺乏強有力的監督,檢疫形同虛設,苗木質量參差不齊,尤其是品種純正的標準化脫毒良種苗木生產尚未啟動。
2.3平均單產低,總體質量較差
雖然我國葡萄單產20多年來持續增長,1978年為4.0l噸/公頃,2007年已增至15.23噸/公頃,但整體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仍較大。
我國葡萄品質與出口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加之產后包裝業與國外有較大差距,削弱了我國葡萄的國際競爭力,一般靠低價位競爭市場,出口目的國主要是東南亞和俄羅斯,出口到歐美國家的量很少。無公害、綠色果品生產剛剛起步,濫用激素現象時有發生,仍有不同程度的農殘超標,直接影響了我國葡萄在高端市場上的競爭力。
2.4果品采后商品化處理與深加工落后,效益較差
葡萄先進生產國鮮食葡萄都經機械化分級與包裝后,再投放市場,而我國鮮食葡萄商品化處理比率低,僅占總產量的8%一10%。鮮食葡萄貯藏保鮮總量僅占總產量的12.2%,由于采后保鮮處理不當,每年約有15%-20%的產品腐爛變質。生產先進國家已基本上實現了采后的冷鏈流通(包括運輸、貯藏和銷售),雖然我國鮮食葡萄的冷鏈流通占總流通量的70%,但其中70%為簡易冷藏(預冷后,用棉被或草苫覆蓋保冷)流通。
以葡萄酒為主產品的葡萄加工業近年快速發展,2006年全國葡萄酒產量達49.5萬噸,但是由于原料質量差,葡萄酒質量不高,影響了企業效益。同時由于企業不能拿出較高的收購價格,葡農也不愿意為企業生產高質量的釀酒葡萄。
2.5標準化、組織化程度差,產業化體系薄弱
我國葡萄生產標準化程度低,缺乏統一規范的操作標準,與國際市場的要求差距甚大。20世紀90年代歐洲開始在果樹上推行水果生產綜合管理技術體系(IFP),其基本目標是生產優質、果品,以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和保護人類健康。其關鍵技術主要包括果園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體系、果園精確化施肥技術和水果質量保證制度體系,目前IFP生產制度在發達國家果樹生產中已大面積展開。
我國葡萄產業的組織化程度低,基本上是以家庭為單位,規模小,投入不足,缺乏組織性,品牌意識薄弱。從生產到銷售市場各環節關聯性差,“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突出,很難實現產、運、貯、銷一體化,削弱了終端產品的競爭力。龍頭企業或專業合作社規模小、數量少,市場競爭能力不足,對產業的帶動能力不夠,影響了果樹產業的健康發展。
2.6信息化建設任重道遠,產業經濟研究落后
過去我國一直注重生產環節,信息體系建設投入嚴重不足。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政府連年撥款15億美元建設農業信息網絡和推廣在線應用,現已建成世界最大的農業計算機網絡應用系統,英國建立了覆蓋全國的農業計算機信息網絡系統,法國建立了覆蓋全國的病蟲測報計算機網絡系統。日本國內82個農產品中央批發市場和564個地區批發市場以及海關等都已實現了聯網,使農產品生產者和銷售商及時方便地從網上查出每天、每月及年度的各種農產品的銷售量等信息。
國外果品銷售一般由專門的營銷公司負責,或者由果農聯合起來的果品協會負責統一銷售。他們有科學的銷售策略和方法,能夠及時準確地了解國內外市場信息變化和主要貿易伙伴國相關政策法規的出臺,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真正實現以市場為導向。而我國的果農一家一戶獨立經營居多,營銷企業規模小,大多經濟實力不足,缺乏人才,缺乏正規管理,各自為政,無序競爭,缺乏信息化服務,對產品銷路、消費者口味習慣、國際市場變化趨勢等知之甚少。
3.我國葡萄產業發展對策
根據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大力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實施蔬菜、水果等園藝產品集約化、設施化生產”要求,我國葡萄產業發展的總體對策是依靠葡萄管理技術創新和新技術推廣,實行規?;?、標準化生產,大力提升我國葡萄的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實現我國由葡萄生產大國向產業強國轉變。促進我國葡萄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對策有:
(1)加強葡萄優良品種的引選育和種苗標準化生產體系建設各國均在利用自己的優勢參與競爭。發達國家靠技術(品種、專利)和資本掙錢,而發展中國家主要利用勞動力、土地優勢掙錢。我國要保持葡萄產業的國際競爭優勢必須堅持品種“自育為主、引種為輔”的指導思想,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葡萄資源,選育適于我國葡萄生產的優良品種和抗性砧木,加大國外葡萄優良品種及砧木的引進與篩選,為我國葡萄產業發展提供品種資源支持。
我國葡萄良種苗木繁育體系極不健全,品種名稱炒作繁多,亂引亂栽,假苗案件時有發生,葡萄檢疫性蟲害根瘤蚜有逐步蔓延之勢,許多苗木自繁自育,脫毒種苗比率不足2%,出圃苗木質量參差不齊,嚴重影響了葡萄生產的建園質量及果園的早期產量和果實品質。加強我國葡萄良種苗木標準化繁育體系建設已勢在必行。
(2)研發推廣葡萄節本、優質、、生態、生產技術體系,加強葡萄果品采后處理與深加工的研究與應用加強葡萄節本、優質、、生態和生產理論與技術體系的研究與推廣,實現葡萄的優質豐產和可持續發展。
加強葡萄果品采后商品化處理技術主要包括貯藏保鮮、冷鏈物流、分級包裝等的研究與應用,維持葡萄果品良好的品質,提高葡萄鮮果的商品價值。加強葡萄深加工特別是葡萄酒、葡萄汁和葡萄干等的研究與應用,延伸葡萄產業鏈,提高葡萄產品的附加值。
(3)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建立健全農業合作組織,實施產業化發展戰略積極創造有利環境,培育壯大龍頭企業。進一步完善企業與生產者的利益聯結機制,鼓勵企業與科研單位、生產基地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積極發展經濟合作組織和農民協會,不斷提高產業素質和果農的組織化程度。
(4)加強葡萄產業經濟研究,開拓國際市場加強葡萄產業經濟研究,建立我國葡萄產業經濟信息系統,研究世界葡萄主產國的相關信息和政策,長期跟蹤世界葡萄市場變化與我國葡萄產業發展趨勢,制定我國外向型葡萄產業的政策支持體系,以此大力提高我國葡萄質量和國際競爭力,鞏固和擴大國外市場占有份額。通過增加葡萄出口,帶動整個葡萄產業的發展。
同時,把開拓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結合起來,逐步完善市場體系,大力搞活流通,擴大產品銷量。
(5)加強葡萄信息化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重視葡萄產業技術研發中心與技術推廣體系的對接研究葡萄生產數字化技術,開展農村果樹信息服務網絡技術體系與產品開發應用研究,構建面向葡萄研究、管理和生產決策的知識平臺,為葡萄生產的科學管理提供信息化技術。
重視國家葡萄產業技術研發中心與技術推廣體系的對接,保證基層果樹生產技術人員與時俱進,掌握葡萄現代生產技術,為葡萄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加快葡萄新品種、新技術等信息的進村人戶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