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葡萄網(tywfb.com.cn)訊 素有“千年臨山衛、江南葡萄溝”之譽的余姚臨山鎮,眼下,正是地產早熟葡萄上市時節。
一片適宜栽種葡萄的唐宋灘涂
位于杭州灣南岸的臨山鎮,很久以前是灘涂,經滄海桑田變成了農地。“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有農戶在自家的門前屋后,路旁溝邊,搭棚栽種葡萄。但零打碎敲、各自為戰,忙碌一年也只是養家糊口。如今,全鎮共栽種葡萄1.2萬畝,還有近2萬畝水稻,以及數千畝榨菜。”繆俊杰說,因勞動力價格提高等因素,近年來,榨菜種植面積漸漸萎縮,不少農民看到種葡萄收入高,就開始改種葡萄。
行走在臨山鎮,道路寬敞,農房高聳,隨處可見的是連片的塑料大棚,大棚內自然是不同品種的葡萄。其中早熟品種“夏黑”已采摘上市。在蘭海村的一塊葡萄地里,還有一株樹齡20多年的“葡萄樹王”,樹枝曲折,樹皮皺巴,藤上仍然結出青青果子。
目前,臨山鎮共10個村,種植葡萄的有蘭海、邵家丘、梅園、臨海、臨浦等5個村,種葡萄的農民有3000多戶。農產品賣難是一個普遍問題。
在江南葡萄園,園主人沈如峰剛剛送貨回來。問到銷售問題,他說,受疫情影響,今年的葡萄銷售價比往年有些下降,現在的出園價格是每公斤11元。前些天,他了解到鄰近的上虞區一家大超市需要葡萄,與他們談好價格后就每天采摘750公斤,裝一車送過去,已送了一星期。味香園合作社社長傅偉堯分析,雖然受疫情影響,今年銷往北京市場可能有點難度,但總體來說,這里的葡萄不愁銷,因為總產量已控制住,而品質越來越好,雖然今年價格可能會略低一些,但必然會全部銷售掉。
一個農民合作社的17年發展史
面對市場經濟大潮,一家一戶的種植模式像小舢板,隨時有被大浪吞沒的危險。只有眾人抱團才有抵御風險的力量。2003年6月,臨山鎮政府引導14戶葡萄種植戶成立味香園葡萄專業合作社,由當時鎮農辦主任陶建民任首任社長,并注冊“味香園”品牌。“當初合作社建大樓時,寧波市、余姚市和臨山鎮都給予了資金支持。鎮政府還出資為合作社建設葡萄基地、長廊等基礎設施。”合作社現任社長傅偉堯說,合作社走過17個年頭,社員從當初的14戶擴大到如今的202戶,種植葡萄有2180畝。合作社分11個小組,每個組長都要幫帶周邊10多戶種植戶。
味香園葡萄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成長史,其實就是臨山葡萄產業發展的縮影。重視學技術,是這個合作社的一大特點。味香園合作社每年都組織大戶到全國葡萄種植區學習先進技術,并與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省市農科院、大專院校建立密切合作關系,每年請國家、省市專家以及本地“田秀才”為農戶免費培訓,介紹種植經驗、技術成果、優新品種和市場信息,累計培訓社員1萬余人次。“合作社一個通知,90%以上社員以及周邊種植戶不約而同趕來。”傅偉堯說。
以前葡萄上市時間集中在每年7月底到8月初。為拉長葡萄上市時間,引進早、中、晚熟品種,結合雙膜、三膜溫室大棚設施栽培,拉長了葡萄的上市期。三膜栽種的葡萄,5月底就可上市,提早了45天;下市時間延后了一個月,到9月20日甚至中秋節還有葡萄。“錯峰”上市,提高了葡萄的市場占有率和經濟效益。
合作社還實行了統一技術、統一包裝、統一農資、統一質量的管理模式,讓社員們走上了標準化生產之路。比如葡萄不同生長階段用什么藥、何時用、用量多少等,都有專家現場把脈、對癥下藥。豐產不一定豐收。控制葡萄產量,成為合作社的共識。“每株控穗,每穗控粒,每粒控重,少打農藥,禁用化肥,多用有機肥、菌肥等。”傅偉堯用一組數據,說明了“精益”葡萄的效益:10多年前平均畝產量四五千公斤,畝產值兩三千元;現在實施控產、控穗,平均畝產量下降到1500公斤左右,畝產值卻提高到1.5萬元至2.5萬元,多的甚至在3萬元以上。
在“味香園”品牌帶動下,“余姚葡萄”入選2019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百強榜,品牌價值達8.95億元。傅偉堯介紹,合作社有30多名“經紀人”專門負責葡萄銷售,如今銷路已拓展到杭州、無錫、西安、北京等城市。每當葡萄上市旺季,前來拉貨的大卡車源源不斷。
去年起,臨山葡萄大力推廣“品牌+互聯網”的農產品營銷新模式,開拓葡萄新零售渠道。通過寧波供銷電商渠道,不僅進入淘寶、京東、順豐大當家、善融等大流量電商平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葡萄產業的發展壯大,還催生了一個相關行業,即搭農棚服務業。目前,社員們形成了一支300人規模的農業搭棚服務隊,利用葡萄下市空閑期為周邊農戶搭大棚,服務范圍已從余姚拓展到上虞等周邊地區,甚至江蘇等外省。300人隊伍可創造近1000萬元的產值。
一位土專家育出數十個新品種
“要采訪臨山葡萄,一定要去見一個人。”繆俊杰說,他不僅是味香園葡萄成長、壯大的見證者、奮斗者,更稱得上是臨山“葡萄之父”。 時近中午,終于見到“寧波市林業鄉土專家”、“田秀才”、65歲的干煥宜。他敞著胸膛,正在葡萄園里指揮采摘、包裝,采訪中,不斷有電話打來訂貨。
上世紀90年代初,干煥宜子承父業,開始葡萄種植,他憑借自己的敏銳眼光和遠見卓識,摒棄老一輩農民的傳統種植方法,作出令人意想不到的重大決定:承包荒地,開展規模化種植。1984年,長河鎮一農場種植葡萄,干煥宜成為技術員。1998年,回鄉后,他在蘭海村種植了30畝葡萄,并成為當地葡萄方面的“土專家”。為了優化葡萄品種,干煥宜自己花錢跑遍全國種植葡萄的地方,還向日本等農業發達國家學習。每次學習回來,他將學到的知識和技術分享給當地村民。十多年來,干煥宜一直專注于對葡萄新品種的研究,先后從國內外引進120多個品種,經過實踐檢驗,適合本地種植、經濟效益較好的有38個品種,其中有夏黑、巨峰、甬優一號、陽光玫瑰、維多里亞、紅富士、白富士、金手指、秦龍大穗、醉金香、紅蘿莎里奧、白蘿莎里奧等。
一個葡萄新品種的引入、培育、成熟,需要較長時間。六七年前,干煥宜發現了一株夏黑枝條的芽變葡萄,糖度高,有香味。經觀察、育芽,這一品種試種成功。“已通過品種認定,可以推廣種植了。”干煥宜熱情地采摘了一串夏黑芽變葡萄邀請品嘗,吃起來甜,聞起來香。如今,干煥宜名氣越來越大,每年被外縣外省請去講課。前來上門討教的種植戶更是絡繹不絕,干煥宜都會熱心地傳授經驗,分文不收。“政府給了我很多榮譽,每年種葡萄收入也有二三十萬元,我樂意幫助別人。”他真誠地說。
臨山的葡萄合作社與上海、江蘇、杭州、嘉興等地的40多家旅行社建立了合作關系,每年葡萄上市季節,大批游客組團前來觀光、采摘、休閑度假。從2004年起,臨山鎮每年7月至9月舉辦江南葡萄節,以節為媒,讓葡萄等特色農產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