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葡萄網(tywfb.com.cn)訊 江南的夏天,果實芳香。尤其是今年,疫情過后,素有“江南吐魯番”之稱的荊州市公安縣,11萬畝葡萄五彩繽紛,正散發著醉人的芳香。打破“江南不宜種葡萄”的傳言,成為“長江中下游葡萄種植第一大縣”。
公安是如何讓葡萄產業成為鄉村振興支柱產業的?
江南吐魯番,葡萄看公安。進入7月,葡萄鮮果也迎來了銷售旺季。從荊州沿207國道前往公安縣城,一路上散布著大大小小的葡萄批發集散地,背后是一望無際的葡萄園。五彩繽紛的葡萄掛滿了田園,甜美的味道彌漫在鄉村。
周紅艷是當地知名葡萄經紀人。說起公安葡萄的變化,她覺得“與有榮焉”。據她介紹說,“上個世紀80年代末,人們都說公安種不了葡萄。但從2008年開始,提起公安葡萄都是大拇指。每個農戶和商販都能從中獲利。特別是七八月份,我們這里車水馬龍,全國各地的商販都蜂擁而至。”
回首公安葡萄種植歷史,要追溯至上個世紀80年代末。那時,也是中國農業轉型的關鍵時期,窮則思變的人們開始探索致富之路。聽說葡萄效益好,時任公安縣埠河鎮天心眼村黨支部書記的徐啟春帶領幾位村民,從安徽引進回一批葡萄苗,卻招來了一片質疑:長江中下游不適宜葡萄生長。怎么辦?
公安人摸著石頭過河,大膽創新實踐,充分利用光照充足、熱量充沛、積溫較高的有利自然條件,通過拜師學藝、改良土壤,反復試種取得成功。據公安縣埠河鎮葡萄辦主任肖明柱回憶:“當時我們老百姓認真專研,把外面專家請進來現場指導。當年葡萄每畝可以收入3000多元,老百姓很高興!”自此,公安縣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種植葡萄,葡萄生產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重要途徑。
當時,劉軍是公安縣農技站站長,為了幫助農戶快速掌握的葡萄種植技術,劉軍索性辭職承包葡萄園,研究公安縣葡萄種植技術和葡萄品種選育,并編寫出全國首部江南葡萄種植技術教材。劉軍介紹說“這本書編了后,開始自己印刷。上面來了人看后說,這本書站在農民角度,圖文并茂,寫得非常好,很適合老百姓胃口。”這使得公安葡萄種植技術愈發成熟。到2014年底,全縣的葡萄產業已發展到8萬畝的規模,占湖北省葡萄種植面積的“半壁江山”,總產量達20萬噸,成為長江中下游最大的葡萄產區。
每斤128元!公安葡萄向高質量發展闊步前行
有了面積和產量,公安葡萄發展并未就此停步。為了讓公安葡萄更有味道,9年前,已在廣東小有成就的劉靜回到家鄉,從父親劉軍手里接過葡萄園。老人有老作為,新人有新成就。劉靜回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帶領鄉親們更換新品種。2012年,公安縣大部分種植戶都是種植藤稔,按照當時的收購價格,一畝效益8000元左右。劉靜回來后,將一百畝藤稔換成了“夏黑”。2014年,劉靜種植的夏黑開始上市了,效益比藤稔每百畝多出一百多萬元!緊接著,劉靜又在葡萄園里相繼引進陽光玫瑰等90多個品種。
7月,葡萄收獲之際,走進公安縣,公安葡萄品種更豐富之后,劉靜又帶領鄉親們從種植端開始改變,進行標準化種植,精細化管理。在陽光玫瑰的樹苗下,劉靜要求員工們一根葡萄藤上只能留8到10串葡萄,每根藤上只留20到23片葉子。因為品質高,劉靜種植的陽光玫瑰每斤賣到128元。據劉靜介紹,“我們要求盡量把農產品生產標準化、工業化。對土壤的濕度還有棚里的各種感應,比如二氧化碳的含量、溫度濕度,得到這些數據后,達到什么標準,應該做什么事。你才可能實現農產品生產的標準化,才能帶來高收益。”
效益就是動力,鄉親們都自發跟著劉靜改良種植技術。水肥一體化種植技術、物聯網可追溯系統等先進的種植模式相繼在公安葡萄園里落地生根。如今,公安葡萄已形成了早中晚熟相結合的品種結構。實現了種植品種的多元化和上市均衡化,葡萄銷售時段由過去30多天延長到100多天。
葡萄種植的精益求精,也為公安葡萄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奠定了更堅實基礎。公安縣副縣長張剛告訴記者:“葡萄調整和優化了我們的種植結構。現在全縣已經有11萬畝葡萄,年產值達到11億多元。葡萄已成為全縣的致富產業、扶貧產業,現在老百姓種葡萄畝平增收5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