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公歷1月1日雖然在中國來說這只是元旦,并不是真正的過年,但是對于西方國家來說,12月31日晚上就是他們的跨年夜。而且在不懂的地方有不同的跨年習俗,這不,小編剛了解到一個奇特的方式,分享給你們看看!12月31日,每年的最后一天,西班牙最熱鬧的就是等著午夜敲鐘吃葡萄。12聲鐘響,12顆葡萄,預示著來年的順利與豐饒。
為什么是12顆?為什么是在除夕夜?!這個習俗只有西班牙才有,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最通俗的解釋是:一年有12個月,所以吃12顆葡萄。也有說,新年鐘聲是12響,一響一顆葡萄。
小編細扒了一下歷史,發現這個過年吃葡萄的習俗,竟然是一次全國葡萄大促銷的結果!
葡萄,最重要的作用是釀酒。酒,是所有古老文明飲食文化的核心。中國米酒高粱酒,歐洲的葡萄酒,還有埃及人用大麥釀制的古代啤酒。
古埃及有一句諺語:“在水里你看到只是自己的臉,但在酒里你能看到內心的花園”。
古埃及人用大麥釀成的啤酒口感清淡,不易醉人又營養豐富,修建吉薩金字塔的工人們每天會飲用三四次來補充能量。而葡萄酒則只有上流社會的貴族才享受得起。在繪有宴會場面上的古埃及墓室壁畫上可以看到,葡萄酒作為珍貴的飲品提供給客人。
相比之下,地中海的西班牙人和羅馬人就幸福多了,葡萄酒就像可口可樂一樣,唾手可得!
自古以來,葡萄和葡萄酒,作為豐饒的象征,在歐洲各大古裝電影電視劇中,但凡饕餮盛宴的場景,肯定是少不了火雞和葡萄的。所以,在辭舊迎新的重要時刻,吃葡萄祈求來年豐饒,也在情理之中。
19世紀之前,西班牙人都沒有把吃葡萄作為新年的標配習俗。到19世紀,西班牙貴族才開始流行在除夕夜,吃葡萄、喝香檳慶祝新年。
貴族們吃的葡萄,必須夠檔次。當時西班牙Alicante的Vinalopo地區生產一種培植工藝非常考究的葡萄,被稱為Vinalopo袋裝葡萄(Uva embolsada del Vinalopó)。與其他葡萄種植不同,這種Vinalopo袋裝葡萄剛結籽時,就會用一個紙袋子保護起來,一來可以避免鳥類的啄食,二來可以保護葡萄顆粒免受雨露的直接侵襲。這種葡萄顆粒比其他種類的葡萄要飽滿,口感更甜脆!
總之呢,Vinalopo袋裝葡萄就是那個時代葡萄中的愛馬仕!
但是,但是,但是,第一次,西班牙全國人民,集體伴隨著教堂的新年鐘聲吃12顆葡萄,是在1909年。
1909年發生了什么?
攝政王載灃將命軍機大臣、外務部尚書袁世凱解除一切官職。 第二次萬國禁煙會在上海召開。清政府詔諭“預備立憲,維新圖治”之宗旨,開始明治維新。詹天佑主持修建者的中國第一條自建鐵路的京張鐵路通車。霍元甲在上海創建精武體操學校。旅美華僑馮如制成中國第一架飛機,標志著中國航空事業的開始。
對中國如此重要的一年,在西班牙,ALICANTE葡萄豐收了,而且是大豐收,以至于到年底,面對積壓如山的葡萄,都不知道該如何處置了!
面對數以萬噸計算的葡萄,怎么辦?當時ALICANTE地方商會就想了一個辦法,大肆渲染這一年令人嘆為觀止的大豐收,全國人民都知道Alicante葡萄取得了驚人的收成。Alicante商會稱這是神的眷顧,這些是豐收的葡萄,是能夠帶來好運的葡萄。于是,全國開始大規模采購來自這個地區的葡萄。配合著逐漸流行的除夕夜吃葡萄的風氣,這一年,西班牙全國在除夕夜吃掉了12萬噸葡萄。
從這一年開始,西班牙全國人民除夕夜吃12顆幸運葡萄的習俗就固定了下來。
但是,這只是故事的結局,之前還有一個非常具有反諷意味的插曲。
19世紀,西班牙貴族學法國貴族喝香檳吃葡萄過新年,這種“優雅”的作派,西班牙民間可望不可求。
1882年,看不慣迂腐造作貴族的馬德里時任市長José Abascal y Carredano突然下了一道法令,向所有馬德里市民征召在1月6日三王節迎接東方三王的志愿者。每名志愿者可以獲得政府1杜羅幣(當時的貨幣,Duro,相當于0.0305歐元)。志愿者不僅要在1月5日夜間滿城尋找東方三王,還要根據規定制造足夠的噪音來帶動城市氣氛!這一告示,得到了馬德里全城居民的相應。報名人數絡繹不絕。恰逢在12月31日,馬德里市民被號召著全部涌上街頭,聚集在當時的政府大樓,現在的太陽門廣場上,敲著鍋碗瓢盆,吵吵嚷嚷地在大街上開啟了自帶背景音樂的狂歡模式!同時,帶著大串大串拿報紙包著的葡萄,模仿諷刺貴族們矯情的吃葡萄!
生性喜歡聚會Fiesta的馬德里人,突然發現以這樣的方式慶祝新年非常有意思。這個為了譏諷貴族的迎新年狂歡節就在馬德里演變成了一個傳統。1897,馬德里報紙上報道:聽著新年鐘聲吃12顆葡萄是馬德里人的風俗傳統。在隨后的幾年里,葡萄種植園主抓住這個機會,到年底促銷葡萄。這一慶祝活動,逐漸蔓延到西班牙其他城市,直到1909年,阿里坎特葡萄大豐收,吃12顆葡萄迎新年才變成了全西班牙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