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陽光灑在滿山青翠的果樹上,透過樹葉間隙,橙黃的柑橘綴滿枝頭——藏在大山深處的巫山縣馬渡村,2500畝柑橘果園已成為村民增收的產業支柱。
以前,用一個字來形容馬渡村,那就是窮。該村現有585戶1810人,耕地面積2520.5畝,人均耕地1.39畝。10多年前,全村種植的是玉米、紅薯等農作物。為了增加收入,全村青壯年大部分外出務工,全村成了空殼村。
如何把產業發展好,把人留???從2010年開始,村支兩委就為之謀劃。當時,馬渡村村支部書記引進了3萬株紐荷爾苗子,開始發展柑橘產業。
2014年,果樹開始掛果了。但村民一看,果子不僅個頭不大,還有斑痕,根本賣不出去,一下子失去了信心。但種果樹要講科學,要堅定信心。村委負責人一邊跑到巫山縣農業農村委植保站找專家查找原因,一邊組織村民進行技術培訓。同時,發動村民對果樹進行科學管護。
2015年,經過統防統治的柑橘豐收了,村民的臉上見到了笑容,發展柑橘產業的信心足了。到2017年,全村柑橘種植面積達到了2500畝,實現了產業全覆蓋。2021年,全村柑橘收入400萬元左右,人均年收入超過10000元。如今的馬渡村,漫山遍野的柑橘正奏響發展的凱歌,行進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上游新聞,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4刪除。